孩子焦虑了,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走出焦虑?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数不胜数的:孤独、被排斥、不受欢迎;成绩不好,不适应上课环境;犯错误,失败,因此,让自己的朋友,父母,老师,或自己失望;有“不合适的”身材、衣服、爱好、小伙伴等等。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不时的担心和焦虑。儿童焦虑也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孩子焦虑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你家孩子有吗?孩子焦虑了,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走出焦虑?
1、期待性焦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程设计、作业布置超过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给儿童以极大的压力,也会使儿童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
2、孩子内向,怕打招呼。当家长过于强调让孩子打招呼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本身就会让孩子产生烦躁的情绪,内心比较排斥。
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并带有焦虑的情绪时,父母应当从源头找起,找到焦虑的真实原因,而不是过分指责、批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有以下的原因:
1、有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情过于急切,不考虑孩子的负荷能力,对儿童要求过高,甚至过度惩罚,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身体不适,如“写不完作业,不准吃饭不能看电视,做错一道题罚抄十遍”等,以至于使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很强的焦虑反应。
2、指责,面对孩子的焦虑,父母经常随口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胆小没用。”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意识会认定自己是一个胆小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担心的对象,或者是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者,持续发展下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孩子焦虑了,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走出焦虑?
1、长期焦虑症会增加癌症发生率: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2、孩子在面对学习时,如果感觉作业太多,会陷入极度焦虑的情绪当中,他可能会觉得厌烦,可能去做其他事情,但心思会一直处于未完成的事件当中,最后导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非常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焦虑,父母要及时行动起来,主动改变教育方式或者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尽量避免他们把这些模糊的担心和紧张带入成年期。孩子焦虑了,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走出焦虑?
1、父母控制好自身焦虑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沉着的心态。要知道,父母的一点点惊惶和不安,在幼小的孩子眼中都像是一个程度严重的信号。所以,首先要学会冷静、遇事沉着,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2、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3、当孩子担心时,抱抱他,静静地陪在他身旁听他说话,让孩子相信自己有力量面对担心、害怕的事物,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你的爱与接纳,进而产生安全感,然后就能渐渐消除焦虑的情绪了。
焦虑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孩子也无法避免。这些焦虑或轻或重,虽然预示着孩子的成长,但也影响孩子的生活各方面的状态,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父母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