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通俗讲,焦虑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的时候,他们无法对事件的结果作出预测,在不确定的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换成更叫通俗的说法就叫“纠结”,严重的纠结就是“焦虑”。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不时的担心和焦虑。儿童焦虑也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孩子焦虑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你家孩子有吗?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孩子喜欢搞小动作,坐不住。喜欢搞小动作,坐不住的孩子长大之后捣乱的行为会减少。但是长大之后,孩子内心当中的焦虑情绪会很重。孩子小时候坐不住是因为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焦躁情绪。这样的孩子一般会比较怕安静,怕黑,怕一个人呆着。
2、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并带有焦虑的情绪时,父母应当从源头找起,找到焦虑的真实原因,而不是过分指责、批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有以下的原因:
1、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呵护,当孩子走出了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后,就如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即使是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使孩子产生过度焦虑。
2、孩子有人际交往障碍,现实中面对面与人交流比较难,内心很期待,但是不会找话题跟人聊,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如果孩子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担心的对象,或者是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者,持续发展下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孩子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时,家长如果没予以合适处理,孩子失望了。什么也不说,最后自己无法解决,跨不过心理那个坎,最终放弃了自己,放弃了生命。
2、影响人际交往。孩子焦虑的情绪下,呈现的封闭状态,会不想跟同学来往,或者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同学关系紧张。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焦虑,父母要及时行动起来,主动改变教育方式或者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尽量避免他们把这些模糊的担心和紧张带入成年期。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由于焦虑往往是和紧张的气氛相联系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这都有益于孩子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焦虑的不良影响。任何恰当的指导,对孩子都是有益的。
2、对于孩子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家长都要给予正面的回馈,比如:“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不用担心,你很快就会习惯的。”“你真棒,真有礼貌。”如此,孩子就会渐渐不再过度依赖父母,并对自己有信心。
3、调整孩子的食物结构。在孩子每天的膳食中,应该注意搭配足够的蛋白质、水和热量,特别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研究已经证明:缺乏维生素可以造成疲劳,并且难以缓解,维生素Bl、B6、B12和维生素E、C对活化脑细胞、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恢复脑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消除压力造成的脑疲劳和失眠都有助益。
焦虑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孩子也无法避免。这些焦虑或轻或重,虽然预示着孩子的成长,但也影响孩子的生活各方面的状态,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父母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