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开导抑郁的孩子?近年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些孩子毕竟还是在读书阶段,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是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那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呢?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闹一下,或者说情绪有一些变化,就会担心孩子的心理是否有问题,那孩子抑郁的表现有哪些症状,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是否有抑郁症,如果发现孩子在情绪上的一些相关症状,比如表情冷漠、哭闹、厌倦、胆小、孤独、易激怒、容易受到惊吓、灰心丧气,唉声叹气等等。在行为上,如果孩子出现了攻击他人、不愿意社交、表达能力差,厌世和自残等行为,也应当警惕抑郁症的发生。在躯体上的症状,有食欲低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2、言语动作减少与迟缓:言语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看到自己的孩子很多方面表现都是与抑郁状态类似,那到底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抑郁呢?家长有仔细分析过吗?
1、家庭环境与父母关系较大,有些孩子由于抑郁表现,比如易激惹或者通过嘲笑、攻击别人的负面行为,在家庭中容易被惩罚和批评。
2、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大多是发表意见、严厉说教,不重视孩子的情感反馈。有些父母甚至不在乎孩子说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的想法幼稚、不成熟,而自己的想法是权威的、绝对正确的。他们在为孩子做决定时,甚至不征求孩子的意见。
孩子抑郁会带来哪些危害?父母如何开导抑郁的孩子?
1、小孩子如果有了抑郁症的话,那就会不喜欢和人交流,不会和同龄的小伙伴做朋友,这样的话,一是不能锻炼社交能力,二是在学校里会被同学隔离,变成被欺负的对象。
2、抑郁症的孩子不喜欢和人交流,不会和同龄的小伙伴做朋友,这样的话,一是不能锻炼社交能力,二是在学校里会被同学隔离,变成被欺负的对象。
当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抑郁症时,特别是部分的孩子抑郁+双向障碍,或抑郁+狂躁症时,家长就会更担心了,想尽一切办法配合调理改善,那常用的调理改善方法有哪些?父母如何开导抑郁的孩子?
1、多参加社会活动。孩子患了抑郁症以后,就会回避社交,不愿和周围人接触,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这样就会加重抑郁的症状,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走到人群中去,这样就能转移注意力,对抑郁症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2、教导孩子要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这句至理名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让孩子感到抑郁的,并不总是糟糕的事情,而常常是孩子对事物的消极的认识。因此当孩子情绪低落、抑郁的时候,爸爸妈妈需要冷静、理智地帮助孩子分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是否周到。如果能帮助孩子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理智控制消极情绪,就可以使消极情绪减弱,最终消除。
3、对孩子适时暗示。暗示是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为状态或情绪状态。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是消除孩子的低落情绪。比如说,当他们情绪低落、抑郁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忧愁于事无补,还是面对现实吧。”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告诉他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昨天的忧伤已经过去,你要开开心心地度过今天。”这些都是很好的积极暗示,它们会悄然地改变孩子的心境。
很多家长向我们反馈,当按专家的意见给孩子调理抑郁的问题,所以家长从此不敢对孩子提任何的边界,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孩子,连讲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自己哪一句话讲错了,导致孩子不开心,从而影响到孩子抑郁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因为不用去学校了,就开始慢慢黑白颠倒的沉迷网络了。
想要孩子改善抑郁,先要有正常的作息,正常的饮食,正常的运动,良好的家庭氛围等,而不是简单只是接纳,靠药物来控制改善,家长你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