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怎么办?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甚至产生极端行为。那有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心理疾病呢?家长又该怎么去做呢?
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怎么办?
1、自我约束能力差,比如沉迷游戏,不愿意上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家长督促会抗拒,大吵大闹发脾气。
2、自伤自残:有些孩子会伤害自己以博取关注;有些孩子用自残的行为来缓解焦虑的情绪;有的孩子看着血从自己身上流下来的时候,就很有快感。他们不像别的孩子一样,遇到一点伤口就害怕。他们是享受伤口带来的痛感。
那么,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怎么办?
1、家长总是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孩子只能听表扬,受不了一点批评意见。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特别是小的时候,家长、老师天天都会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家长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下,孩子的未来也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怎么办?
1、由于患心理疾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有的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无心工作、学习和生活,被心理问题折磨得不成人样。如一些恐怖症患者、强迫症患难、疑病症患者等,这样的人,很多连工作也被心理疾病弄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2、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
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身心良好健康发展呢?
1、拍拍孩子、抱抱孩子,亲子之间的肢体接触在无意间缓解孩子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支持。
2、改善孩子的衣食住行,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3、每天让孩子多运动运动,比如晚上拿出10分钟和孩子散散步;跟孩子一起跳绳,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如果条件允许,家长甚至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外出,通过接触开阔的大自然,让孩子舒缓心情,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重视,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居家环境等方面系统调整。